隨著中藥的廣泛應用,藥渣的數(shù)量越來越多。如何處理藥渣,也是一個難題。藥渣并非毫無用處,對其進行資源化利用和開發(fā)有很大的發(fā)展空間和潛力。 中藥材經(jīng)煎煮后,藥渣依然含有有效成分,可將其中的有效成分再提取利用。藥渣還含有纖維、多糖、蛋白質(zhì)等有機物及多種微量元素,可作為生物有機肥,為土壤提供氮、磷、鉀等微量元素,提高作物產(chǎn)量;可用作食用菌的栽培基質(zhì),為食用菌的生長提供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;可用于制作動物飼...
煎煮中藥時,倒出湯液后,剩下的便是藥渣。對于藥渣的處理,現(xiàn)在一般都是當垃圾倒掉。但在過去,倒藥渣是有講究的。從前,人們會把藥渣倒在門口的路上,意思是讓千人踩、萬人踏,將病人的霉運帶走,這樣病人很快就能康復,同時也象征著藥到病除。說到倒藥渣,在中藥煎服方法中有“去渣再煎”一說?!秱摗分行〔窈鷾?、半夏瀉心湯、旋覆代赭湯等7首方劑都需要去渣再煎。究其原因,有人認為這幾個方劑所治療的癥狀中均有嘔...
藥渣為什么要倒在路上呢?有兩種說法。流傳最廣泛的說法與孫思邈相關(guān)。相傳唐代名醫(yī)孫思邈醫(yī)德高尚,醫(yī)術(shù)精湛,藥到病除,深得人們敬重。他在隱居深山時,曾救下一只老虎。老虎為了報恩,自愿作為他的坐騎,為他馱運藥材。為了防止人們看到老虎后產(chǎn)生恐懼心理,孫思邈每到一家看病,都讓病家把藥渣放置于門口的路上,以表明他在此行醫(yī)。久而久之,藥渣成了行醫(yī)人的標志。 第二種說法與李時珍有關(guān)。相傳李時珍外出采藥時路過...
編者按:由于夏季天氣過于炎熱,藥材儲存、煎制、服用等諸多環(huán)節(jié)都有別于其他季節(jié)。倘若不講究不注意,辛辛苦苦熬出來的中藥喝下去,藥效往往會大打折扣。以下貴似黃金的“五條”建議應當記好!
煎藥用水宜選用水質(zhì)潔凈新鮮的自來水、井水、蒸餾水等。對于加水量,一般以浸泡后淹沒藥材2~5厘米為準,如遇花、草類藥物或煎煮時間較長者應酌量加減水量,水應一次加足,不可中途加水,更不能煎干了加水重煎。為保證藥物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,煎藥前需浸泡30分鐘左右。煎煮時間一般為沸后20~30分鐘,煎好的藥液量約為200ml~300ml較為適宜。
煎藥一般選用砂鍋、砂罐或不銹鋼器皿,切忌鐵、鋁等金屬器具,以免發(fā)生化學反應而降低藥效。煎藥時應加蓋,防止有效成分揮發(fā)和煎液量減少。對于一些質(zhì)輕漂浮在水面的藥物,在煎熬至水沸后,最好翻動一下,便于藥性的充分煎出。有些中藥含有揮發(fā)成分,如薄荷、藿香等解表類藥物以及西洋參等貴重藥材,煎煮過程中其有效成分易發(fā)散到空氣中,則須蓋著蓋子熬。
阿膠自古就是滋補名貴藥,民間還有唐代楊貴妃日日服用阿膠養(yǎng)顏駐容的傳說。目前,以阿膠為主制成的中成藥在市面上有不少,本文選擇復方阿膠漿進行簡單介紹,與愛美人士、體質(zhì)虛弱者以及病后宜于進補的人群分享。組成與功效復方阿膠漿的組方思路源于明代醫(yī)家張景岳的“兩儀膏”。原方用人參半斤或四兩、大熟地一斤,水浸后煎取濃汁,重湯熬成膏,入白蜜收之。《景岳全書》載:“治精氣大虧,諸藥不應,或以克伐太過,耗損真陰...
我們常見的紅棗、玫瑰花、紅花等熬出的是淺紅色,朱砂熬出的是紅色,丹參、雞血藤熬出的是棕紅色。菊花是淺黃色,黃芪、黃柏、黨參、人參、當歸等熬出來的的黃色。也另有一些藥熬出的是黑色或棕色,如:附子、熟地、制首烏、制黃精、制川烏、玄參、桑葚等等。中藥能煎煮出各種顏色都是很常見的,比如放了橘紅一味藥的時候藥的顏色就是橙色的,入紫草就是紫色,入厚樸是灰色。中藥熬出來是什么顏色,這取決于所用的藥是什么,...
中藥湯劑是中醫(yī)臨床治療常用的劑型,夏日來襲,很多人都會選擇煎煮中藥來內(nèi)調(diào)理身體。中醫(yī)很重視湯劑的煎法和服藥時間,《本草綱目》就有:“服湯藥,雖品物專精,修治如法,而煎藥者魯莽造次,水火不良,火候失度,則藥亦無功?!敝兴帨珓┑募逯蠓椒ㄅc療效有著密切的關(guān)系,藥效能否充分發(fā)揮作用與其密不可分。首先,要弄清楚怎么煎煮中藥,基本步驟:1、先把中藥浸泡15至20分鐘左右。2、先大火煮開后小火煮30分鐘。...
一碗中藥湯,聞著都是苦苦的,怎么喝?什么時候喝?能不能加糖喝?湖南中醫(yī)藥大學第一附屬醫(yī)院藥學部主任歐陽榮教授介紹說,中藥湯藥的服用要注意服藥時間、考慮藥物藥性、服用溫度、服藥劑量,可不是一仰脖子咕嚕咕嚕就喝了那么簡單。具體要求往下看:服藥時間:1)疾病在胃部以下(如肝病、腎病等),一般應在飯前30~60分鐘服用;2)疾病在胃以上(如心、肺、胸膈等處),最好在飯后15~30分鐘服用。3)無論飯...
枸杞是比較常見保健用品,最常用的煲湯喝泡茶。枸杞有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,可以補氣強精,滋補肝腎、抗衰老、止消渴、暖身體、抗腫瘤的功效。枸杞還具有降低血壓、血脂和血糖的作用,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,保護肝臟,抵制脂肪肝、促進肝細胞再生。下面看看枸杞到底都有哪些神奇的治病功效吧!1、用于治療男性不育癥:每晚取枸杞子15克洗凈嚼服,以連服一個月為一療程,也可持續(xù)服用幾個療程,服藥期間應適當?shù)毓?jié)戒房事。...
二者各有優(yōu)勢。自煎中藥與代煎中藥相比,可根據(jù)藥方的功效差異,更精確地把握煎藥的時間、火力、水量及特殊煎煮方法,更有利于激發(fā)藥效。但自煎中藥的注意事項頗多,如未做功課盲目煎煮,反而容易因操作不當而損失藥效。與自煎中藥相比,中藥代煎的封閉式煎煮減少了揮發(fā)性成分的損失,可以節(jié)約煎煮時間,藥液保存時間也更長,更適合煎煮經(jīng)驗不足,或沒有時間自行煎煮中藥的人但一次性煎煮1周或2周的藥量,會在一定程度上影...
榆樹葉在生活中特別常見,它就是植物榆樹的葉子,每年春天榆樹長出新鮮的嫩葉以后,人們多會把它采摘以后回家當蔬菜食用,能讓身體吸收多種營養(yǎng)成分,但是也有人說榆樹葉的藥用價值也很高,這是真的嗎?榆樹葉的功效真能治病嗎?1、榆樹葉的藥用價值榆樹葉味甘,性平,具有安神健脾和利尿消腫等多種功效,平時它能用于人類的神經(jīng)衰弱、小便少早以及失眠和身體浮腫等多種常見病的以治療作用,另外榆樹葉還能促進斷骨再生,也...
豆類家族種類繁多,大部分人只知豆類是生活中優(yōu)質(zhì)蛋白質(zhì)的重要來源,卻不知它們還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。從中醫(yī)角度看,豆類多性平、有化濕補脾之功,對脾胃虛弱的人尤其適合,但根據(jù)種類不同,其作用也有所區(qū)別。最適合夏季的四種豆赤小豆赤小豆性平、味甘酸,歸心、小腸經(jīng),功能利水消腫、解毒排膿,主要用于水腫脹滿、腳氣浮腫、黃疸尿赤、風濕熱痹、腸癰腹痛,外用還可治療癰腫瘡毒。現(xiàn)代研究證明赤小豆富含膳食纖維、鉀、...
1、腎病患者有部分腎病患者也是不建議使用中藥的,因為生病在長期發(fā)展之后,可能會影響到泌尿系統(tǒng)功能,但是中藥通常是需要用水煎服的,這會導致服藥的過程中飲用大量的水。而腎病的患者對血液的調(diào)節(jié)能力較差,如果大量的水液積聚在體內(nèi),可能會加重水腫的問題,此時不適合使用中藥。2、皮膚病患者皮膚病患者不適合服用中藥,因為患上皮膚病之后,皮膚會出現(xiàn)病變,非常容易出現(xiàn)瘙癢、干裂等不適。皮膚有損傷的時候喝中藥,...
1、避免過度勞累如果在用藥期間不注意自身的護理,經(jīng)常做重體力勞動,可能會使身體處于疲勞的狀態(tài),甚至也無法發(fā)揮出藥物的更好效果。還要盡量多臥床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2、注意服藥以后身體反應中成藥物與西藥一樣會引起各種反應,每個人的身體素質(zhì)不同,所以出現(xiàn)的不良反應也有所差異,跟隨中成藥物的廣泛應用,各種不良反應都會頻繁出現(xiàn)。凡是在服用藥物出現(xiàn)的皮疹,瘙癢,發(fā)熱等過敏癥狀者應立即停用藥物,并且去醫(yī)院...
醫(yī)生建議:吃中藥時盡量避免吃這6類食物,不然中藥白喝了。1.濃茶吃中藥時不能喝濃茶,濃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會降低中藥中的有效成分,降低其療效。特別是在吃銀耳或阿膠等中藥時,不能喝茶水一起服用,會讓茶葉中的鞣酸和生物堿產(chǎn)生沉淀,影響身體吸收其中的有效物質(zhì)。2.魚腥類食物魚腥類食物多為咸寒而腥之品,且含有異性蛋白,易引起過敏反應,多食易傷脾胃并誘發(fā)疾病,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,尤其是過敏體質(zhì)者更不可...
在科學大行其道的現(xiàn)代,為什么中藥仍然很受歡迎?1、降低并發(fā)癥發(fā)病幾率再障病情反復,感染和出血是常見并發(fā)癥,同時又會反過來加重再障病情發(fā)展。中醫(yī)認為,感染多是外感邪毒,“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”,再障脾腎虧虛,營不內(nèi)守、衛(wèi)不外固,因此易發(fā)感染。運用中醫(yī)中藥能夠提高機體防御能力、抑殺病原微生物,對預防感染的發(fā)生有重要作用。2、絕對的性價比現(xiàn)在很多人吐槽說得不起病,看不起病,其實這句話主要是針對治療費...
山楂,是一種傳統(tǒng)的中藥之一,也是人們熟悉的健胃消食食物。其實,山楂還具有降血脂、血壓、強心、抗心律不齊等作用,同時也是健脾開胃、消食化滯、活血化痰的良藥,對胸膈脾滿、疝氣、血淤、閉經(jīng)等癥有很好的療效。我們常說,“通則不痛,痛則不通”。的確,人體的氣血、經(jīng)絡(luò)、血管就像一條條河流,只有運行通暢無阻,才能滋養(yǎng)全身臟腑,保證身體器官正常運作。而一旦血瘀,心梗、心臟病就都來了!血瘀可以引起很多種疾病:...
黃芪,中藥界的明星,被李時珍稱為“補氣第一要藥”。中醫(yī)講:人由氣生,凡在萬形之中,所保者莫先于元氣。元氣充足,人的各臟腑器官生理功能才能夠正常運行;元氣虛衰,各種疾病就容易找上門,百病叢生。與大補元氣的人參不同,黃芪補氣力道綿柔而穩(wěn)健,不會讓你一補就流鼻血。因此,黃芪一直是百姓茶杯里的寶。但是黃芪的益處,不止是補氣這么簡單~黃芪味甘、性微溫,對肺、脾、肝、腎這四個器官有調(diào)理的作用。在大家的印...